最近两年,尤其是今年的留学行情金盛网,其实属于反全球化的行情,共同协作没那么紧密了。整体来说迎来了反润行情,很多国家其实不愿意让你留下来,大家都在收缩门槛,加大留下来的难度,尤其是针对中国这边的学生,很多在严防死守。
但越是这样,反而越是要出去,大家捂得越紧。说明机会就在海外。大概率不会在国内,毕竟国内人口基数太多了。能卷出内伤来,反而海外现在属于初期难,但后期红利都可以看的见,摸得照。
个人觉得,留学生这个群体,你选择去读书。中后期目标一定是以润为目的。而不是单纯的去考虑学校或排名,你考虑这个是回国思维。这个终归还是要回国一起卷,没太大意思。

今天我们聊下,以润为目的的话,最适合去的国家。我们将分为三个梯队。
No.3 第三梯队
我觉得第三梯队适合出去的国家是澳洲和新西兰这种,有的学生会纳闷,澳洲这么顶,只能排到第三?
如果单论福利来说,澳洲确实是目前市面上福利最好的一个国家,而且人家的确比较卡控人数。只不过你想通过留学,工签途径留下特别难而已。

现在的土澳设限太多了,本土local没那么欢迎你,各种盯着你,选票都在local上面,最近几年想润肯定是更难了。就连申请八大这种,人家都有限额,招生都限制你,更何况允许你润的人数了。基本什么都有配额,全球都搁这盯着,我们甚至竞争不过印度人,也没印尼那边的人能下血本,福利虽好,但想留下的确太难。
澳洲这种地方,如果你没亲戚或资源在那边,你想靠自己工签或其他途径过去,真的艰难。目前市面上很多能留的,大多都靠了婚签。靠学签上岸的,比英国还要再缩减一半。就连签证都卡你,学签卡你,tafe签证卡你,旅游签卡你。土澳这种,属于中国人想留,但难留,一旦留下,基本是真不愿意回来的一个地方了。
至于新西兰,这地方真的太村了。虽然环境各方面都不错,但不适合年轻人久待,反而适合中老年人去养老。尤其适合留学生先过去,拿了身份后,把父母一起弄过来的这种模式。但缺点是金盛网,你家里不那么靠你薪资,这里岗位少,薪资低,工作机会少,其实还不如国内方便。

大多选新西兰的,只是把这个地方当跳板,先拿这边的工签在徐徐图之能不能往土澳再跑。或者在这边提前猫着,等澳洲这边大赦的机会。主打一个把新西兰当备胎来用的。
No.2 第二梯队
第二梯队适合的国家是加拿大,荷兰,爱尔兰这种。这三个地方性价比也不错,也非常适合留学生。
首先是加拿大,加拿大这几年难留了,控的比较严一点。但整体来说如果你能留学生身份解决语言问题,并通过读书途径,完成就业,一样还是有机会留这边。福利和待遇就更好了,有了加拿大的身份,曲线救国去美国就业也一样,不想去也行,加拿大一样是安逸的。

荷兰这边的缺陷是好学校少,如果你放弃刷学校,只是以留下来为目的,那也挺适合。而且能拿工签,可以找机会留eu。虽然现在eu这边工作环境也一般。但整体来说,留学生留下来的比例会蛮多。
爱尔兰属于优于英国的平替,作为留学生,也给你工签停留的机会。基本毕业后,你都有一年的工作机会,薪资要求还没现在英国这边变态卡你那么高起薪。你只要不那么挑,其实可以先在爱尔兰留下来,然后拿到爱尔兰的永居。也可以在英国这边永久居住是一样的,没有任何限制。
当然,爱尔兰薪资也不高,税还多,但好在消费也没英国高。整体属于比较平和的那种地方。你想搞钱很难,想加班也很难,把普通人控的死死的,不过爱尔兰这种能比较好稳固自己生活和工作平衡的地方。

No.1 第一梯队
我觉得第一梯队适合润留下来的不是什么英美澳加这种,这种其实是上了难度的,而且对于很多中产家庭来说,性价比未必高。
如果你本身是读计算机啊,ee啊,设计啊一些偏语言或有比较硬核技术专业的。第一梯队最建议去的是亚太地区的日本,欧陆这边的德国和法国。这些都是适合以润为前提留下来的。
比如说日本,首先是距离家近,环境也好,费用又不高,而且可以半工半读,你读个语言班就可以过去。非常适合普通家庭或条件不是特别强的中产家庭。只要小语种搞定,你自己又愿意打拼的那种,日本真的不难,只不过必要性的问题了,日本一样是卷的体制。你只是换了个地方卷而已。

德国这边也一样,留学花费极少,而且有机会拿奖学金,而且好留下来,只要你能顺利毕业,找工作其实没问题。薪资待遇也不错。就是读书真的苦了点。适合那些通过学术能力自证自己的猛人。德国对国内普通留学生来说属于最优解,读完毕业后,想大富大贵很难,维持中产的体面,这个一点问题都没有。
法国也是同样思路,解决了语言问题其他都不是问题,基本只要解决下生活费的问题。整体成本低,而且有机会留在欧陆发展。而且比较适合那些做内容出海,或者文娱产业的一些学生。机会比较多。
当然,市面上留学类机构不会给你推荐这些地方,因为没有油水,因为本身便宜,榨不出利润。就是因为实在,反而适合不同层次的家庭去入读。

总了个结:这三个梯队是目前市面上,相对来说最适合留学生的。至于英国,美国,港新这种,说实话,就是消费为主的,尤其是英国这种,就是刷好学校,快节奏回国,节省自己的时间,把时间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。就是用名校回国去创造更大学历优势的,这个是英联邦体系学校的本质,至于水不水,爱水不水,你要知道自己获取了什么就行了。都不适合以润为目的。
反而上面三个梯队,比较适合普通中产或小康家庭,然后以学术路线卷出来。好好发展自己的技能。也能在海外很好发展和生存。然后靠开枝散叶,通过下一代来进一步崛起。毕竟下一代的时候,你就属于提前铺路了,你双语甚至三语背景,你可以链接到国内这边强大有力的制造基础,你也能洞悉到海外这边的差异化需求。你有的是机会弄几个离案公司来回是双边政策红利。
米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